首页 资讯 > 正文

职场中的“文字讨好症”,到底是社交礼仪,还是社交内耗?

2023-06-05 08:06:24 来源:顶端新闻

职场中的语言,看似微小却揭示了丰富的社会现象。

习以为常的词汇、表情包和语气助词,透露了现代职场生态的微妙变化。

比如在群聊中,年轻的新员工小林发出了一条消息:“今天对齐下方案哈~”。


(资料图)

这简单的句子,加上一个无伤大雅的“哈”,传递着友善的语气。

就这样,我们总是不自觉地陷入了“文字讨好症”,媒体将其定义为:通过在句末添加语气助词和表情,展示友好、礼貌的社交方式。

或许你会问,这有何不妥?

事实上,这不仅是语言习惯的问题,而是揭示了职场生态的深刻变迁。这种变迁体现在每个人身上,无论年龄大小,都不得不学习一套看似无伤大雅、实则压力重重的社交语言规则。

如果你回复“哦”或“嗯”,没有语气词,没有表情,别人可能会觉得你冷漠,甚至认为你在工作态度上有问题。

实际上,“文字讨好症”已成为现代职场的一种流行病。

如果没有“哈”、“啦”、“呀”、“滴”这样的语气助词,或者没有那个轻松微笑的表情包,沟通可能会变得尴尬。

这种现象令人无奈,因为在现代职场生态下,没有这些“讨好”的语言方式,你可能会被认为过于冷漠,这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。

过去,劳动者不需要被称作“文字讨好”,他们之间的聊天是朴实无华的正常沟通。

也不需要刻意加入各种语气词,因为这反而会让人感到别扭。

然而,如今的职场环境,却变得异常复杂。

从打工人的角度来看,他们只是想通过语气词和表情包表达友好。这明明是礼貌、热情和高情商的表达,却被定义为“文字讨好症”。

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交礼仪,什么是社交内耗?

实话说,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,上班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,更不用说小心翼翼地应对各种媒体解读。

无论如何,能够在职场中做好工作,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,才是正确的社交沟通方式。

首先,职场沟通的目的,是通过有效传递信息和促进合作来实现工作目标。

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常常需要与同事、客户或上司进行交流。

在这些交流过程中,适当地运用语气助词和标点符号可以增添对话的友好氛围,缓解紧张情绪,使沟通更加融洽和顺畅。

这样的沟通方式,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交礼仪,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。

其次,过度使用语气助词和标点符号,可能导致沟通过于夸张或不真实,甚至被认为是虚假讨好的行为。

在这种情况下,“文字讨好症”可能被看作是一种社交内耗,因为人们不再注重真实的沟通和表达,而是过于关注如何讨好他人。

因此在职场中,我们需要注意保持真实和有效的沟通,同时也要考虑友好和尊重的表达。过度依赖这些辅助词语可能导致语言表达不准确和模糊,甚至产生误解。

因此,我们应该在沟通中保持平衡,根据具体情况和对方习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。

最后,职场沟通应注重真实和有效,同时也要考虑友好和尊重的表达。

适度使用语气助词和标点符号可以增添沟通的和谐氛围,但过度依赖这些辅助词语可能导致误解和不真实的表达。

因此,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境和对方习惯灵活运用,并注重建立真实、基于互信的职场沟通关系。

此外,在职场沟通中,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增加沟通的温度和亲和力,例如通过表情符号、适当的问候和感谢等方式。

这些小小的举动,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融洽和友好的职场关系。

总之,职场人士在日常沟通中通过语气词和表情包注入感情色彩,是一种常见的做法。

但是这并不意味着,我们必须要无时无刻地讨好他人。

其实,大家在聊天中添加各种表情符号和语气助词的目的,是希望在冰冷的文字聊天中表达友好和热情,用文字传递温暖。

因为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团队,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。

上一篇 :大河早点看丨河南阳光上线气温回升!小麦抢收重心将转至黄河以北;河南省实现婚姻登记“跨省通办”;郑州地铁、公交公布:限时免费 下一篇 :最后一页
x
推荐阅读